讀《茶花女》感悟
寫讀后感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對文本進行更深入的解讀,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怎樣寫讀《茶花女》感悟?這里提供讀《茶花女》感悟分享,供大家參考。
讀《茶花女》感悟篇1
墻角里鉆出一朵茶花。一個陰冷、黑暗、潮濕、沒有陽光的墻角,糜爛是它的養料。然而,這茶花卻比別的茶花,甚至別的任何一種花都美麗,美得脫俗,美得驚人,美得如癡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陽光的。努力、再努力一點,在茶花碰觸到陽光那一剎那,在它因陽光的滋潤而嬌艷欲滴的那一剎那,無情的風折斷了花枝,讓它又倒在了陰冷的角落,無力再爬起,再去觸摸那伸手可及的陽光。上帝是仁慈的,為了彌補命運對它的不公,沒讓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讓它保持著美貌離開了世間……
瑪格麗特——純潔的茶花女,從一位質樸的鄉下姑娘為了謀生來到巴黎,不幸落入了滾滾紅塵,淪為一位風流婀娜的,染上了隨意揮霍金錢的惡習。她瘋狂的尋歡作樂麻痹自己,忘卻自己的行徑,但內心卻厭惡極了這種空虛,偽裝的生活。瑪格麗特好似在一條荊棘叢生的沼澤里掙扎,保持有純潔心靈的女子,她渴望真正的愛情,純潔的愛情,一切善良美好的東西。終于,她遇到了阿爾芒,那個善良,風度翩翩的小伙子。瑪格麗特第一次看到別人會為她的病痛掉眼淚,她也第一次受到無微不至的關切。
他們相愛了,愛得那么真,那么美,沒有一絲一毫的塵埃。瑪格麗特動心了,因為她自己始終都有一顆純真的心,只不過被塵世所封殺了而已。她跟隨著阿爾芒逃離了那個煙霧迷茫的城市,到鄉村過起了美滿的田園生活。然而,這只不過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幻,瑪格麗特把這個骯臟的社會想得太簡單了。
當瑪格麗特心靈的創傷剛剛開始愈合的時候,阿爾芒的父親——那個資本主義的代表人物,無情的再一次撕碎了瑪格麗特的美夢,揭開了她的傷疤。現實社會的虛偽,金錢,權力再一次把瑪格麗特推入茫茫無邊的災難之中。她被迫離開了阿爾芒,受盡了阿爾芒的誤解與屈辱,最終含恨黃泉。
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不是任何一次的成功,而是始終追隨自己的心,追隨著純潔與美麗。在那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社會,沒有人性可言,只有金錢可貴。但瑪格麗特做到了,她始終追隨著自己的心。她是那樣的善良,沒有將阿爾芒父親對他的侮辱透露給阿爾芒一個字;她是那樣的堅強,對于阿爾芒的侮辱始終默默地承受,沒有告訴自己心愛的人離去的原因;她是那樣的偉大,那樣的圣潔……
讀《茶花女》感悟篇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也有多種,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往往對他的一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有的人的生活方式是運動,因為他認為他每天最美好的事情就是運動,所以他就能在年級運動會上大顯風采;有的人的生活方式是唱歌,因為他知道音樂可以抒發人的情懷,從而使人更高尚,所以他能在音樂比賽中大展歌喉;也有的人的生活方式是讀書,因為他理解“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他能在與同學和老師的交談中流露出知識的淵博,那我們就來談一談讀書吧!
讀書會使人充滿智慧,相信大部分熱愛文學的人都熱愛讀書,但讀的書也大不一樣,有讀名著的,有讀詩歌的,有讀小說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吧!我在假期期間夜讀書了,讀的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茶花女》,這本小說是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小仲馬根據自己的親生經歷完成的。書中描繪了女主人翁瑪格麗特·戈蒂埃,一位容貌俊美,姿色出眾的女子,受到許多富翁豪爵的追求,而成為他們的情婦,他們每天定廂房票看瑪格麗特的戲,而瑪格麗特每逢首場演出都會帶一束茶花,所以人們都稱她為“茶花女”,她因做過許多人的情婦而整日縱身于情色之中,導致身患疾病,可他一點也不在乎,還是整日尋歡作樂,直至病入膏肓才肯接受治療,可是一切已經來不及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就這樣香消玉損了。
其實,在瑪格麗特生前和阿爾芒曾經擁有一段純潔的戀情,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兩人分開了,后來阿爾芒知道瑪格麗特死亡的消息后悲痛欲絕,不久也離開了人世。
讀過了這本書后,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既有對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的同情,又有對當時統治的憎恨,為什么要對一對有情人苦苦相逼。同時,我對瑪格麗特,充滿了疑問:為何你的阿爾芒有意,還要與富翁豪爵整日尋歡?難道你不愛阿爾芒嗎?但是書上給我的答案是:瑪格麗特身患重病,而阿爾芒家境貧窮,沒有能力供他治病,所以,她只得通過出賣自己的肉體來獲取昂貴的醫藥費,這是一段多么凄美的愛情故事!但是,如果瑪格麗特當初先調養身心,養好病,再和阿爾芒共度下半生,事情就不會變的這樣悲慘了!
《茶花女》這篇小說,它沒有磅礴的氣勢,亦沒有華麗的詞藻,然而它之所以這樣催人淚下,是因為它真實的并是小仲馬的親生經歷,由此我不禁想出一句;現實生活是藝術形象的真正源泉,其次,還要為自己的理想堅持到底,這樣才能夢想成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世態炎涼,本如此。天成后天各一半,何處惹塵埃!
讀《茶花女》感悟篇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情故事。我們這本書的女主角——茶花女,也同樣有自己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身為巴黎交際花的瑪格麗特,原來只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不知是什么不得已的苦衷,走上妓女這條路,后來成為巴黎上流社會著名的“交際明星”。瑪格麗特有著一種不同于那一類人的氣質,而其卓越的風姿更是襯托出了這種氣質的與眾不同。因為幾乎每天身邊都會佩戴茶花,因此大家都戲稱她為茶花女。也許茶花是她對自己的渴望。
當一個妓女萌發愛情的時候,這種愛情起初像是一種寬恕,最后卻幾乎變成了對她的一種懲罰。茶花女的愛情在青年阿爾芒·杜瓦爾真摯的愛情下產生了。阿爾芒自從在歌劇院見到瑪格麗特以后,就瘋狂地愛上了她。在茶花女得肺病期間,阿爾芒每天跑來打聽病情,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在瑪格麗特的圈子里,只有身體健康才會有朋友。在她的四周,沒有人對她付出真情,沒有人是因為為了她而愛她。這位漂泊無依的妓女,因為阿爾芒為自己的吐血生病傷心難過和理解她的工作時,被他的癡情深深地打動了。
從此,阿爾芒成了唯一的這樣一個人:在他面前她可以自由地思想和說話。阿爾芒的真摯愛情讓瑪格麗特產生了對真正生活的渴望,她決心擺脫百無聊賴的巴黎生活,和他到鄉下生活。她背著阿爾芒賣掉了披肩、鉆石、馬……唯一的要求就是得到始終不渝的愛情。像瑪格麗特這些飄忽不定的人一樣,她也有著離奇的欲望和不可思議的愛情。在這段期間他們享受著浪漫,幾乎過著神仙般的日子。
好景不長,阿爾芒父親的出現打破了擁有的幸福生活。父親的強烈反對,使得瑪格麗特為了阿爾芒和他的家庭,只好做出犧牲。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樣冰清玉潔,別人有多么貪婪,她就有多么無私。像瑪格麗特這樣的高級妓女,作為情婦,就算會傾家蕩產,男士都會感到無比的驕傲;可是說到作為妻子,則成傷風敗俗。瑪格麗特也懂,她心如刀絞地回到原來的生活。這無疑是自己給自己判了緩期執行的死刑,在她最后給他的一封信寫到“她曾經一度享受過您的愛情,這個姑娘一生僅有的幸福時候就是您給她的,她現在希望她的生命早點結束。”到后來憤恨的阿爾芒不斷地羞辱她,但她依然愛他,最終承受著精神與身體的雙重折磨而死。
是她,茶花女,證明了偉大的愛情是經得起任何事情的考驗。瑪格麗特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蓮,雪白無瑕,透著白光。但是這光卻那么微弱,飄渺,最終還是被黑暗這股強大的力量吞食掉。她也是一張弓,外表被剝食得一無所剩,而內心堅固、圣潔,為了能將箭射得更遠、更準,她在不斷繃緊自己,直到毀滅。
讀《茶花女》感悟篇4
浮躁、喧囂的世風刺痛了我的靈魂,心頭不禁一酸,淚下,悲嘆十九世紀社會里的殘酷。
天堂是污猥的,它被富人玷污了;地獄乃圣凈的,它被窮人凈化了。身處仿如伸手不見五指的地帶,像女主人公瑪格麗特般無奈,習慣于揮霍無度的生活,不斷尋歡作樂麻痹自己。在那弱肉強食的社會里,沒有人性可言,只有金錢萬能。整個社會都變成了虛偽、冷酷、無情的基地。以至于一部分人的災難往往會成為富人的風景,現實往往就這樣殘酷。
不是浮萍,為什么漂泊;不是雨滴,為什么墮落;不是飛鳥,為什么無依無靠;不是沙漠,為什么孤獨寂寞。在那黑暗的社會里,窮人只會掙扎著生存,不得已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虛偽的尋歡作樂,內心卻空虛無助,但瑪格麗特鮮活的靈魂卻一直追求著一方寧靜,一直追求著一份純潔的愛情。正如她那憂郁的雙眸的背后,一直憧憬著溫暖的陽光,于霜林深處,看見了紅紅的二月春花;正如她那徘徊的步伐,一直期待著那雙擁抱她的手,與她雙雙共游。
男主人公阿爾芒的出現給予了瑪格麗特的尊重與愛。愛的光芒四溢,使他們沉浸于鄉村的浪漫時光。也許他們的小情調,在一種宏大的敘事中,顯得過于單薄和輕飄了,但他們還是愿意聽憑內心的呼喚,就這樣一直相偎相依地走下去。雖然,每個人都無權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卻有權選擇自己心靈存在的方式。奇妙的心靈音樂——愛,令瑪格麗特嘗試著擺脫心靈的枷鎖,可是世人的偏見、冷嘲熱諷卻造成了瑪格麗特往后的悲劇。現實,往往就是殘酷的,你若要獲得自由的翅膀,唯一的一個方法——改變社會里的不公平!
相信,社會里的疤痕,只會留下記憶里的倒影,倒影。
讀《茶花女》感悟篇5
夜幕已經降臨,昏暗的大街上傳來馬車急弛的聲音,車上下來的是一位高貴美麗的女子,身上總帶著一束山茶花,在腐爛的上層社會中“放蕩”。這便是茶花女瑪格麗特,一個沉淪在花柳紅塵間的交際花的出場。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代表作,他采用倒敘、補敘、插敘等方法,藝術加工了一個真實的故事,結果一炮而紅,在不同國家、不同領域都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故事講是青年阿爾芒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瑪格麗特是當時巴黎紅極一時的名妓,在一切光環的包圍下過著放蕩奢華的腐爛生活,深受男人的愛戴。但在這金色帷幕的背后是她痛苦的生活,空有美麗的軀殼卻沒有靈魂,表面的燈紅酒綠實際是行尸走肉,在放蕩、酗酒和失眠中逃避現實。
直到她遇到了一個真心待他的男子阿爾芒,她才真的屬于自己,開始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瑪格麗特為了這個男子,甘于犧牲自己一貫擁有的奢華,而阿爾芒出于虛榮妒忌和猜疑,總是誤解她的一片真心,最后在現實社會的打壓下,這段不合乎倫理的純真愛情只能隨茶花女一同永埋大地。
瑪格麗特總帶著一束茶花,從沒見過有別的鮮花與她相伴。這些花,每月頭二十五天是白色的,隨后五天是紅色的,而花色的這種變換,始終無人了解其中的奧妙,我也讀不懂。只知道,山茶花的花語,是可愛謙讓、理想的愛、了不起的魅力,這也與瑪格麗特的氣質完全相符。她是一朵從陰冷、黑暗、潮濕、沒有陽光的墻角里鉆出來的一朵茶花,糜爛是它的養料,陰暗是它的點綴。而這樣生長的一朵茶花卻比任何茶花都要開得驚艷,美得脫俗,美得讓人如癡如醉。但這樣的出身也就決定了她的一生,注定無力追逐向往的太陽,一旦伸手觸碰,即使溫暖滋潤,但終歸會被無情地風折斷,重新墜落在這片灰暗的土地,直至香消玉損。
在誤入紅塵的時刻,她再也不屬于她自己,不再是有些有肉的人,而成了物品,成了那些所謂上流社會男人自尊心以及虛榮心的犧牲品。她的出現總帶著光芒,讓女人為之驚嘆,男人為之癡迷,為之傾盡所有,但她沒有自我,在尋歡作樂中放縱麻醉自己。直到遇到真愛,他才找回了自己,為此放棄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大量物質享受,放棄了一切能使自己暫時快樂的糜爛生活習慣,只為求能和最愛的人呆在一起。茶花女的用心良苦和純真善良很讓我感到,一個慣以奢華物質支撐自己生活的女子,竟然可以為愛放棄自己出賣了大半輩子肉體換來的財富,一個經常肆意“剝奪”男人錢財的妓女,竟會吝于花費自己心愛男子的金錢。這是多么純真無私的愛,多么善良真誠的心。而這樣一個勇敢無私女性的追求,卻換來種.種傷害。出于妒忌和虛榮,阿爾芒一次又一次的責備誤解茶花女。
讀《茶花女》感悟篇6
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題記
伴著徐徐清風,品嘗一口澀茶,我讀完了手中捧著的《茶花女》,這是法國作家小仲馬一舉成名之作,它的發行是對法國資產階級社會道德問題的探討,這使我對法國的社會背景有了最初的了解,也使我受益匪淺。
她,瑪格麗特,盡管淪落風塵,但仍有一顆摯誠的心;她雖放蕩但忠貞;她雖任性但善良,她是法國資產階級的揭露者,也是勇敢奮斗的普通女性。
茶花女是追求純真美好情感的先驅。在十九世紀的法國,一個域中名妓,瑪格麗特愛上了阿爾芝,在她的眼里,父母的障礙并不是重點,重點是真心相愛,她寧可失去來自公爵那里的經濟來源,犧牲自己奢華的浪蕩生活,也要追求真摯而看似天經地義的隱居愛情,在現實生活中,曾有多少人為了所謂的事業與金錢,而舍棄了刻骨銘心的愛情,但瑪格麗特沒有。追求,是她一生的不悔,她洗凈鉛華,愛如潮水,給我未來的人生道路提供了正確的信念,誠然,在生活中,我們切記不可迷失了方向,忘記了初衷。
茶花女是一個有著堅強意志力的普通女性。瑪格麗特為了一個承諾,承受著愛人的誤會與侮辱,不管多么艱難,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以堅定的意志回絕。一個人的成功大部分取決于他(她)的意志力,而我們往往缺乏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不因物質誘惑而迷失自己,失去追求,我們至始至終都應該回歸健康的人性。
茶花女是批判固執觀念與虛榮心的楷模。我知道,在現在以及未來,我們對家人,朋友的愛不應以虛榮的經濟生活為基礎,而應以愛為一切的真諦。
你是執著的帆船,為迷茫的人開啟道路;你是忠誠的燈塔,為漫漫黑夜點亮了希望。我為茶花女感到歡喜,因為你至少能夠在渾濁黑暗的社會中追求著自己的目標和信念……
讀《茶花女》感悟篇7
其實我并不這么喜歡這本書,情節也許那時看非常新穎但在瑪麗蘇體泛濫的今天實在有些老套。不過很喜歡的是里面對阿爾芒作為一個狂熱的暗戀者,愛人,報復者的心理描繪,真的很感人。尤其是那種當近乎放逐自己一般和那個人在一起時愛到幾乎想殺了對方的沖動,催人淚下。
但是我最愛的,是當阿爾芒父親動搖了瑪格麗特時她內心的感受。誠實的說,幾乎所有類似文體或影視劇都會出現類似的父母,不通人情或者動之以情,讓女主人公感受到自己給心愛的對方造成的拖累,最終選擇默默放棄。然而多少年來,沒有人準確表達了瑪格麗特當時的感受,就是:崇高。
“所有這一切都在我心里激起了一個崇高的思想,這些思想是我在自己心目中變得有價值,并使我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圣潔的自豪感。當我想到這個為了他兒子的前途而像我懇求的老年人,有一天會告訴他女兒要把我名字當做一個神秘的朋友的名字來祈禱,我的思想境界就與過去截然不同了,我的內心充滿了驕傲。”
“一想到用這個新的`錯誤所贖回的東西是我自豪的滿臉生光”
所以在瑪格麗特的心里,這樣的付出并不是犧牲,而是自己拋棄愛情所獲得的高于一切的崇高情操。包括后來她告訴阿爾芒自己內心那“愉快”的痛苦,就是“他現在越看不起她,以后就約會為她的行為而感到崇敬”時那種可以克服愛情的高于一切的心境,才是真正打動我的地方。
《潛伏》中余則成在幫助晚秋投身革^命事業時曾經說過,當你走在隊伍中,唱著歌邁著步子,小小的余則成算什么,他只是一個路人,揮揮手你們就分別了,你有著更加崇高的使命。
這樣的感覺,實話說,很讓我著迷。尤其是在我偶爾沉溺于“小布爾喬亞”一般那種凄凄切切的心情時,這樣光明遙遠高尚可以讓我為自己的小兒女之情之微不足道而羞愧的感覺很讓人向往。
我叫她崇高的錯覺,因為很明顯,這種感覺或多或少是被利用的,比如瑪格麗特的崇高錯覺令其放棄了一生摯愛而痛苦至死,比如被煽動的民族情緒導致的戰爭和生靈涂炭。然而這就是理想的力量。它令你看輕那些你以前視若珍寶的,而去拼搏去爭取那些更高層次的讓你的精神世界感到升華的。究竟是對是錯,是利用還是激情很難說清楚,唯一明顯的是,這種自我思想境界提升的感覺是不可戰勝的,是可以使人主動拋棄一切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因為它賦予一個人超越自己的人生意義。
讀《茶花女》感悟篇8
有一朵美麗的茶花從陰暗、潮濕的角落里鉆了出來。然而,為了吮吸真愛的那抹陽光,她努力地伸展著、盛開著、怒放著……花又謝了,但她依然保留著自己最美的一面,告別這個世界。這朵純潔、美麗的山茶花便是“茶花女”——瑪格麗特。
又一次捧起小仲馬的《茶花女》,心里不禁又被溫柔地觸動了:也許,世上最純潔的愛情,就是如此吧!
美麗的瑪格麗特令無數癡情的男生拜倒在她的裙下,但唯有阿爾芒才是她的最愛。由于身為稅務官的阿爾芒的父親阻撓,她選擇了放手。但阿爾芒誤解了她,對她種下恨根。但當他知道真相時,美麗的山茶花謝了……
為了愛人,瑪格麗特不惜放棄了自己的幸福,默默守護著自己堅貞的愛情,不禁讓我敬佩。
而現在的人,她們心中所謂的“愛情”早已是變質了的,許多人是為了錢而在一起的:“無車、無房,免談!”還有的人在婚后,若對方破產或是做生意失敗,二話不說,就是一張離婚協議書擺在桌上。難道愛情只是可以同甘而不可共苦嗎?
雖然許多人口上說:“愛你一生一世,愛到天荒地老。”但一有困難時,便是“大難臨頭各自飛”。相比之下,瑪格麗特為了愛,犧牲了自己難得的愛情,無論遇到什么事,她都甘愿為了自己的另一半而做出無私的奉獻。因為愛,她選擇放手;因為愛,她選擇犧牲……即使她心里會有著萬般的不舍,但一想到愛人,她只好含淚放開了在手的幸福,但依然會在一旁默默守護著這堅貞的愛情,這是多么偉大的一朵山茶花呀!
阿爾芒,你可知道,一直有一個人默默地愛著你,她沒有過多的表達,但她的愛如海,淹沒的是她自己;她的愛如天,放飛的卻是你!原本你可以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你有一朵高貴的山茶花!但又由于你的過失,只好在花謝時感嘆惋惜……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祈禱,但愿美麗的茶花女能在天堂里,與屬于她的那一朵茶花長相廝守,永不分開,永遠幸福吧!
讀《茶花女》感悟篇9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稱為Traviata,原意為“一個墮落的女人”。一個靠賣笑度生,受人供養的女子在輕浮,放蕩間縱容,從來也沒敢奢望過真愛。對伯爵的冷漠,與老公爵的密切,讓世人猜想她需要的僅僅是金錢和金錢換來得花天酒地,他們什么都猜到了,真情卻除外。
然而在傳統的道德觀念中,與人通奸的有夫之婦或青樓賣妓的年輕女子都是靈魂有罪的人,不是使她們改邪歸正重獲新生,就是在自殺或被殺中理解死亡。阿爾芒父親的出現讓他們的感情故事走到了尾聲。人都是自私的,但那位遭人賤視的妓女用自我的幸福無私的換取了一個家族的名譽。“她的一生是罪人,而她死時”。“上天更加喜歡一個懺悔的罪人,而不是一百個沒有犯過罪的遵守教義的人”當天主允許一個妓女萌生感情的時候,這種感情起初似乎是一種寬恕,之后幾乎總是變成對她的懲罰。她曾說過“我的要求就是你愛我,并且沒有馬匹,沒有開司米披肩,沒有鉆石首飾,你也同樣愛我”。她美麗善良真誠,對阿爾芒充滿了包容和承受,愿意為感情付出一切,也在最終為她和阿爾芒之間的感情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曲折凄婉的感情故事,初讀時心潮翻涌,再度翻閱到瑪格麗特那句“即使我有生之年活得不是很長,我活的時間肯定也要比您愛我的時長”時,已淚流滿面。文藝作品就是,你在現實里可能永遠做不到,但它會給你一種可能性,讓人走進去陶醉。茶花女的悲哀在于她很美,卻早早離去;她的幸運在于離去時依舊很美。我想即使能夠找到讓這份感情長久下去的方法,也無法挽救這份感情,這也便是當時社會的無奈吧。這朵叫瑪格麗特的茶花在百花齊放中閃耀著它的光彩,它美的驚人,美的脫俗,美的如癡如醉。它因陽光的滋潤而嬌艷欲滴,無情的風卻折斷了它的花枝,讓它無力再觸摸那伸手可及的陽光。外表光鮮,奢侈生活下有著疲憊孤單的靈魂,主角的反差,生活的壓力,世俗的逼迫,讓這朵本能恣情綻放的茶花,早早凋零。幸運的是,它不是凋零后再死,而是堅持著美貌離開了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可惜愛的力量還是不能讓你逃脫死亡的命運,我愿為你在世上種滿茶花,好讓你在天堂的路上也能聞到那昔日的花香。
茶花的花語是謙遜、夢想的愛、美德,顯然瑪格麗特與其并不相符,可誰叫她是個可憐的妓女呢!妓女不配擁有夢想的愛,然而在這極度虛榮背后的一絲縫隙卻被阿爾芒物以稀為貴的眼淚滋潤了,在沖動,豪爽,毫無保留,嫉妒還略帶軟弱的阿爾芒的幾經周折下,他有幸升級為瑪格麗特一生中繼那條寵物狗后第二個愛過的生物。他的出現讓她燃起了對未來的期望和對生活的熱情,他們就像墜入在愛河之中的兩個孜孜不倦的潛水員,只是在換氣的時候才浮出水面。
有人說阿爾芒虛榮,不斷阻止瑪格麗特放棄原先的一切和他一齊生活,但他不想讓瑪格麗特喪失奢華只因為他覺得這讓她犧牲了太多。也有人說是阿爾芒的猜忌扼殺了瑪格麗特的感情。可正是阿爾芒不完全地信任體現了人的本性。他敬重他的父親,他對瑪格麗特和他的感情的躊躇,不確定甚至是憤怒與報復恰恰體現出了,沒有人是完全成熟的,正是這些缺陷造就了他和瑪格麗特失敗的感情,而遺憾才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茶花女這部小說并沒用什么華麗的辭藻,但卻能感受到作者對女主人公有著無限的關愛和人文情懷。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的原型是他曾傾慕的一位妓女,她在這個世界上只活了二十三個年頭,但人們能夠說她既嘗遍了生活的心酸凄苦,也享盡了人生的奢華淫樂。然而她始終是一位不幸的姑娘,在她短短二十多年的人生經歷中,她從未得到過真正的幸福。而文章的的瑪格麗特卻不一樣,她美麗、聰明而又善良,雖然淪落風塵,但依舊堅持著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她充滿熱情和期望地去追求真正的感情生活,而當這種期望破滅之后,又甘愿自我犧牲去成全他人。這一切都使這位為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著一種圣潔的光輝,以至于人們一提起“茶花女”這三個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賤的妓女,而是一位美麗、可
愛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整篇文章中最具有閃光點和人性之美的便是瑪格麗特,甚至男主角的形象都不如她一般突出。老實說,我認為這本書僅有一個主角,歌頌的也不是迪戈二人的感情故事,而是瑪格麗特這個人物。
讀《茶花女》感悟篇10
一個煙花璀璨的國度,一種紙醉金迷的生活,一段溫馨纏綿的愛情,構成了那個女子亦瀟灑奢華,亦幸酸凄苦的一生,這個女子就是瑪格麗特.戈蒂耶。
她,擁有大量的物質享受,擁有無數的癡戀情人。但是,在這華麗的面紗下卻有著她內心無助的哀嚎和撕心裂肺的哭泣。她是一位放蕩而又高潔的女性。說她放蕩,因為她是一個妓女,有無數人曾用金錢收買過她的愛情;說她高潔,因為她對待真愛執著熱誠,寧愿放棄一切與他在一起,而恰恰是這樣純潔的愛使瑪格麗特的靈魂得到了洗滌與升華。在她脫下已被玷污的外殼后,頑強而又高尚的靈魂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
她的一生是充滿悲涼與苦澀的,尋歡作樂的生活不過是為了快些舍棄人生;驕奢放蕩的態度不過是對“貴族”的一種侮辱。她雖然過著放縱的生活,內心深處卻仍然保持著一份對真愛的渴望。當她遇到涉世未深的青年阿茫.杜瓦時,她對真愛的迷戀被喚醒,原本認為人生漫無目的、毫無生機的她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和前進的力量。她改變了糜爛的生活習慣,處處為愛人著想,可是,換來的卻是人們的不理解和排擠!他們認為瑪格麗特為了和一個窮小子在一起,放棄了自己擁有的一切,難道瘋了嗎?人們看到的是她絢爛多姿的表面,卻無法看到她高尚的情操。當時的社會是一個骯臟虛偽的社會,金錢和地位主宰著一切,有錢有勢的達官貴人總是受到尊重,而家境貧窮的青年必定遭到人們唾棄和鄙視。阿茫與瑪格麗特的愛情是真實神圣的,卻是平庸之人難以理解的,無法被世俗所容納的。然而不幸的是,在社會巨大的阻力下,這對情人最終還是痛苦的分手了,瑪格麗特從此病痛纏身,臥床不起,在孤獨中含淚逝去。以前的無數情人也早把她忘的一干二凈,唯有阿茫在她那荒涼的墳前嚎啕大哭,仿佛生前的生活愈是轟動,死時愈是冷清……
瑪格麗特是這世上一朵最美麗的花,短暫的生命如驚鴻一瞥,卻使生命之花更加絢麗燦爛。愿上帝保佑這個可敬又可憐的女子,讓她的靈魂升入天堂,愿她重生的時候,遠離那陰暗的社會,能與陽光為伴,不再重導前世的命運,阿門!